这两天看到一个热搜话题——“年轻人的职场社交禁忌”,说的是随着第一批“00后”大学生走出校门,步入职场,职场年龄结构的调整也带来打工人之间社交行为的变化,比如发文字不发语音、不加同事微信、下班不谈工作、喝咖啡不喝酒等等。由此得到的结论是,新职场人的社交标签中多了不少禁忌,背后折射出中国职场生态的更新换代。
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两位同事,他们当然不是00后年轻人,但是行为也堪称特立独行,格外“不合群”。
(资料图片)
比如同事A从来不用微信,和他沟通从来都是电话、短信。有一次要发个文件给他,他直接用短信发了一个邮箱过来。不得不说,他的工作模式实在是很古典。据说在国外职场倒是喜欢用邮箱,不过从微信里传个文件过去,这不是方便多了吗?
大概也是同事们的意见太多,有一天他突然加上了微信,但定睛一看,他居然用的是企业微信号。他的企业微信没有朋友圈,当然也谈不上互动。他似乎用上了微信,又似乎没用。
有一次忍不住问他:“你不觉得麻烦吗?”他笑了笑:“有什么麻烦啊?”仔细一想也是,公司有点什么新活动,领导都会疯狂暗示我们转发。但他想必是没有这种麻烦,领导甚至都没法暗示他——他都不在微信群里。
我还有位同事B,就是新闻里所说“喝咖啡不喝酒”的那种。我们一起出差,在当地免不了有些应酬,但他从来都无动于衷,而且是不屑于“演”的。别人劝酒,一般人可能会找些理由,比如“过敏”或“吃了感冒药”之类,但他只有气定神闲的几个字:“我不喝酒的。”
有时和他同桌吃饭,他的淡定有时让尴尬到不忍抬头看,心想“你好歹编个理由啊”。但B偏不,永远那么淡定自然,仿佛只要自己不尴尬,尴尬的就是别人。对方先是一愣,但过了一会儿也就堆上笑脸,“不喝就不喝,咱们喝饮料”。
有趣的是,无论是A或B,虽然在有些方面“不合群”,但他们的发展都还不错,也很受单位的重视。所以,也不必担心他们的“怪癖”会影响他们的未来,虽然有时也让人尴尬,但很多问题只有他们能解决,能怎么办呢?
比如那位不喝酒的B,他不爱应酬也不用应酬,因为他的视频拍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。无论是乡村或城市,任何场景在他的一通操作之下,马上就变出大片的感觉。喝酒应酬,只会影响他飞速剪辑的手。
仔细想想,所谓“年轻人的职场社交禁忌”,未必和年轻有关,也不是人们主观的认识变化,而是职场的游戏规则变了。只要市场化的竞争环境,项目、资源的获得依托于公开透明的能力竞争,那么某些有等级身份意味的职场潜规则自然会消退。
如果把能力置于职场评价中最重要的地位,那么饭局上有没有给领导敬酒,有没有给领导点赞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,毕竟领导看重的也是办事的能力和效率。所以,看似是职场生态变了,其实是市场化的产业状态带来的变化,人们开始习惯更现代的职场规则。这种职场规则建立于平等、自然、有边界感的基础上,而不依托前现代的、以关系亲疏远近来分配资源的逻辑。
当然,所谓“年轻人的职场社交禁忌”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句调侃,真正能在职场中做到百无禁忌的,不管是不是年轻人,终究还是极少数。不过,职场生态的改变从来也不只是年轻人的事。整个职场的风气和习惯,和每个人都有关系,比如,上了岁数的职场人,恐怕也不喜欢虚情假意的觥筹交错吧。
从这一点来看,我倒希望那些“不合群”的同事们越多越好。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干完、干好,每个人都应该继续保持自我的个性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